请访问: 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公司排行榜!
设计资讯
Events

全球获奖作品

首页 ——— 资讯文章 ——— 奖项申报 ——— 全球获奖作品 ——— 详细内容.

5套2023年度A+建筑奖中国获奖作品分享,供大家分析这个奖的获奖概率

时间 : 2023年6月12日 09:37浏览 : 来源 : 设计能资讯中心 编辑 : 小能


2023年度A+建筑奖的获得者,有Foster + PartnersUNStudio (获奖项目Echo, TU Delft, Delft, 荷兰)、Gensler(获奖项目:第五+耕耘重新定位,美国奥斯汀)、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获奖项目: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迦BEEAH总部)等著名建筑大咖。中国也有MAD Architects(获奖项目:中国海口云空间)等上榜。

该奖设置的奖项级别有:评审奖、大众选择奖和入围奖三种,今天我们选择一部份大家熟悉的中国公司的获奖作品分享出来供大家分析,你的作品如果参赛的话获奖概率有多大。


威海老港城市更新改造


设计: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

威海港建于1918年,是中国著名的海防要塞威海市的第一个商业港口。经过近100年的变化,港口于2013年搬迁到新址,使旧址闲置。

2

近年来,威海十分重视建设精品城市和更新中心老城,使老港口成为这一过程中的重要锚点。设计最初侧重于空置场地,以缝合滨水公共空间的缝隙,并提供水与土地之间的联系。

3

建筑师采用一种不加修饰的建筑策略,而不是史诗般的建筑策略,目的是自然地连接从山到海的两个关键的东西轴线。两条平行的轴线在场地内弯曲,然后向公海延伸,将城市生活从视觉和物理上延伸到滨水区。这些轴在地质上形成一个拱门,就像一头巨鲸在海面上短暂浮出水面,这与当地的鲸骨化石传说相呼应。


3

地下一层设有停车场和精品水族馆,一楼设有科普展览区和购物区。一楼设有儿童游乐场和海港景观餐厅,专为家庭设计;在综合大楼的顶部将开放一个公共图书馆。受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借景”和“框景”建筑手法的启发,在东立面放置了巨大的幕墙——“鲸鱼之眼”,将著名的刘公岛的场景融入其中,作为调和空间氛围的方法的一部分。

5

6
6


遗物庇护所 |福州茶馆

如恩设计

01

该项目的灵感来自与福州独特的图像:金山寺。这是中国罕见的建在河中央的寺庙结构的例子。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是有史以来第一批前往该国的摄影师之一,并为西方观众提供了对远东的第一批一瞥。在记录他沿闽江而上的传奇旅程的专辑《福州与闽河》中,汤姆森在 1871 年平静地躺在一块漂浮的岩石上捕捉了这座古老建筑的原始状态。这将成为福州市的持久形象。

02

作为一件城市文物,从福州市的历史根源中汲取灵感,文物保护所将一块独特的遗产内化,在快速发展侵蚀传统文化和身份的时代。客户的简报提出了为中国文物创建一个围墙的独特挑战 - 清朝高级官员官邸的木结构,充满了装饰性雕刻和复杂的细木工。从安徽搬迁到福州的新家,徽族风格的建筑被奉为新茶馆的可居住中心。

03

茶馆被设想为岩石上的房子,高耸于夯实的混凝土底座之上,而其宽阔的铜屋顶与封闭建筑遗迹的屋顶线相呼应。它的核心材料是夯实混凝土,是对该地区传统土制住宅的现代致敬,强调了原始的纪念性。参观者在接近时会看到两幅建筑图像:形式的直立轮廓,以及它在周围水池中复制的镜面反射。

04

当游客进入古民居结构所在的大厅时,明亮与黑暗,轻与重,粗糙与精致的元素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对比。天井穿透屋顶,将自然光带入围墙的深处,照亮展出的无价文物。只有在到达夹层时,建筑物的结构配置才开始显现出来。悬停的金属屋顶通过铜包桁架从坚固的底座抬起 50 厘米,在其外围引入一丝连续照明。夹层空间环绕着历史悠久的木结构,让游客可以在视线水平欣赏错综复杂的木工细节。

05

06

地下一层包括一个二级到达大厅,里面有一个圆形大厅,一个下沉式庭院和品酒室。在圆形大厅的顶部,一个由玻璃覆盖的雕刻眼被淹没在上面庭院的水池下面。它通过一层薄薄的水膜过滤太阳,创造出令人着迷的反射效果。

07



四季亭

深圳佑向设计


世界的喧嚣总能安抚大众的心。一座城市是让人怀旧还是向往,不取决于它建筑的高度,而是这座城市由内而外的魅力,它与我们的生活拥抱的亲密感。

12

项目位于城郊山区,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相同的生活环境,生活在山间,亲近自然,体验生活的兴衰。同时,希望这种文化沉淀和烟火也能体现出来。左手优雅,右手烟火。

13

长沙的季节绚丽多彩。我们从中国古代传统色彩中发现了四种主要颜色,对应于长沙丰富多样的季节,作为室内植物的颜色。我们还借鉴了园林绿化技术,如台阶、格栅、凉亭、庭院灯,意在空间内打造天然森林,与室外山景相呼应。

14

与自然共存是人类对生活的向往和理想。盖房子,创造更好的生活体验。

15

当我得到这个项目时,它的建筑设计非常有趣——一个长长的玻璃盒子从山腰伸出来。玻璃箱外,高山、森林、湖泊和美丽的风景让人放松舒适。立刻想起王欣的《风景如画的观赏》,我们想到可以在玻璃盒子里再做一个花园,然后在内花园里设置几个亭子。这些亭子成为分散在花园中的功能块——水吧、休闲空间、办公室、洗手间等。这样,室内外的界限进一步模糊,从而形成了“园中园,房中房”的景象。

16


17

18

19




HBN总部和品牌中心

设计者:MOC DESIGN OFFICE

入口处用于图像墙的石材正在从粗糙变为光滑的质地,直观而生动地向走进展厅的人们展示了皮肤在长期内的变化。

21

产品体验区以绿色布局,大面积的花卉瓷砖,并展示琥珀色的产品,让参观者可以快速进入科学和探索的复古空间。金属和照明贯穿整个空间,重点是展示架和产品阵列,营造出一种秩序感,与品牌对科学和护肤的艺术美学相呼应。

22

在空间的另一侧,由绿色透明玻璃管制成的圆形展台形成了产品的展示舞台。圆筒玻璃管模仿实验室中的试管,响应货架上的琥珀色瓶装产品。

23

MOC还设置了一个区域供用户试用产品。转盘易于取用产品,自动感应球形饮水机与吊灯完美匹配。期望在用户尝试产品的组件和质地时与他们交谈。休息区由窗户规划,提供放松和交流的功能。

24


25

26

27

28

29



诸暨历史纪念馆

设计者: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UAD)



基于记忆的空间叙事展开“无论我们走多远,永远不要忘记我们从哪里开始。”

在中国共产党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的关键历史时刻,2022年6月28日,中共诸暨第一次代表大会红色教育基地顺利落成。该项目由UAD、诸暨市委组织部、济阳街道办事处、诸暨市城乡投资集团、展城集团、丰雅松阳文化传播集团共同建设,向建党101周年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祝福。

记忆之地 - 通过可感知的场景创造即时、生动和“情感”的记忆 
滴水佛寺建于唐末天佑年间(公元904-907年),位于诸暨南部的一个山坳内。它以寺庙中的悬崖命名,该悬崖常年滴水。1927年9月,中共诸暨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悬崖东侧的一座老房子里召开。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为这一历史里程碑建造了一座纪念馆。该项目创造了一个新的场所,“红色记忆”与环境、建筑和人共存,持久的革命精神在现代城市生活中重生。

记忆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散的片段被存储、检索和组合成一个整体。一些不连贯但典型的记忆片段,包括国会现场以前的滴水悬崖,以及地块上现有的狭窄的红色悬崖,雄伟的山脉和黄色的花朵,被提取并纳入设计中。通过结合这些记忆碎片,以红色石骨围墙为线索,设计团队在狭窄的线性地块上有序地组织了各种空间场景。通过故事情节连接,创造了一个充满叙事性和文学性的纪念场所。

31


32

33


场景1  娱乐——重新演绎原国会会址

上的“滴水悬崖” 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向教育基地的入口。片岩板和芒草被用来增强革命氛围。在入口处,建造了一堵带有水幕的倾斜的红色石骨围墙。通过用150根直径为3毫米的钢缆连接浅水中预埋构件,确保水从顶部落下时不会剧烈飞溅也不会产生过大的噪音,从而形成完整的水幕,在入口处保持稳定的视觉效果。

斜墙与水幕相结合,是对中共诸暨一大现场“滴水崖”的抽象诠释,再现了与会场有关的历史记忆。令人印象深刻的空间尺度和水的拍打营造出讲故事和身临其境的场景,让游客体验诸暨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历史成就和革命精神。

34


场景 2 展开 - 在宁静的前院和门厅展开叙事

建筑以空间为媒介讲述故事。作为内部空间的缓冲区e,前院为建筑的整体氛围定下了基调。设计团队组织了一条循环路线,引导参观者沿着水幕走过一条人行道,到达由砾石、装饰石材、雕塑和水景组成的前院,然后通过水面上的小径进入展厅的门厅。

前院空间融入了具有地域文化和历史象征意义的景观元素,包括遗址发掘时保留的一些红色岩石,将游客带入特定的时间段和空间,唤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此外,前院的开阔水域庭院和拉伸屏风墙揭示了展厅的入口。与强大的倾斜墙不同,前院以宁静而简单的氛围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35


场景3 延伸 - 通过不断变化的视线在室内和室外之间建立对话

整个建筑的展览空间包括门厅、展览走廊和主展厅三部分。通过前院进入门厅后,参观者将沿着红色展示墙步入一条狭长的斜坡展览走廊,在那里他们将获得克制的视野,并在走廊尽头找到主展厅。展览空间之间设置了欣赏梯田景观的平台,在光影方面与周围的展示空间形成鲜明对比。

与室内展厅相连,内敛的庭院是展览叙事的关键节点。庭院和展览空间提供室内和室外景观,以延长参观者的视线。该设计通过巧妙地利用空间和光线来丰富观众的视觉体验。无论往前走还是往回看,“红色记忆”贯穿了整个参观路线。

36


场景4 导引——在山顶的红石上设置一座纪念碑 

由于原纪念碑的位置偏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山的汽车流通,设计团队决定在场地西南方新建一座高度为19.27米的新建, 形状像三个逐渐升高的红旗。遗址上裸露的红色山岩得以保存,因此新的纪念碑仿佛从中生长出来,预示着革命精神的未来活力,成为纪念场所的精神核心。

纪念碑使用与主体相同的红色石块。表现出与主楼一致的沉稳气质。与纪念碑相连的路径嵌在遗址上光秃秃的红色岩石中,其侧墙上刻有烈士的座右铭,使其成为公众向革命烈士致敬和宣誓的开放场所。

37


场景5 回望——俯瞰城市,沉思与展览参观流通不同,回程路线让参观者通过无灰墙搭建的户外展览走廊,俯瞰城市的美景,让自己的心灵平静下来。作为建筑叙事的结尾,它为参观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瓦里墙壁上的开口、室内外空间的框架和借用景观以及象征性隐喻等元素促进了各种场景之间以及建筑与环境之间的重叠和相互渗透。这些联系或中断可能能够激发新的想法。

38

从纪念到日常生活——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该项目的场地以前是当地人欣赏美景和凉爽空气的地方。设计团队希望建造一座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纪念建筑,并继续作为融入市民生活的公共开放场所为市民服务。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了两条旅游路线。当展厅不开放时,参观者可以通过入口处的“滴水崖”进入前院,然后沿着室外展览走廊到达宣誓广场和纪念碑,整个展览走廊都有无障碍设施。这个开放的纪念场所服务于市民的誓言、登山观光、红色教育、社交、放松等活动,从而孕育了扎根这片土地的“红色精神”和新的集体记忆,实现了纪念与社会价值的平衡。

39

空间叙事基于记忆展开,这使得这座纪念建筑成为收集、存储和展示历史的场所。通过可感知的场景和艺术的叙述,实现“红灵”的交流和教育。此外,该项目以一系列场景为媒介,增强了公众对相关历史的感知,并赋予其新的精神内涵。

40


与我们联系

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站的内容并不反映设第榜之意见及观点,如部分内容因用户自由发表或误传侵犯了权利人的著作权,请及时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