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时间 : 2021年5月24日 09:32浏览 : 来源 : 设计能资讯中心 编辑 : 小能
心之所向,素履可往。——木心
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说:“别人都把自己的宝贝藏在家里,我的宝贝放在全国各地。”这宝贝,就是中国传统古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是由各地原住民长久以来的风土人情聚集而成,设计元素主要以「降水、日照」等气候条件为核心,根据不同的建筑设计风格及用途划分为「徽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这六大类。
设计能梳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流派的特征和相关经典佳作。下面跟小编一起来赏析,看看有哪些能令你驻足沉醉,流连忘返呢?
01徽派建筑
特征:青石白瓦 高墙深院 四水归堂
代表作:宏村 西递
徽派民居建筑风格有「三绝」:民居、祠堂、牌坊; 「三雕」:木雕、石雕、砖雕。
其建筑特征为:
1、「高墙深院」(有防御盗贼和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功能);
2、「四水归堂」。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沟通,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田」的心态 。
徽派建筑选址遵循「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村落建在山之阳,住宅多面临街巷,依山傍水或引水入村,和山光水色融成一片,「幽静、典雅、古朴」之意境仿佛一幅幅水墨山水画。
02闽派建筑
特征:聚族而居 具防御功能
代表作:土楼 (永定的承启楼、振成楼、奎聚楼、福裕楼,南靖的和贵楼与田螺坑土楼群,平和的绳武楼)
闽派民居是闽南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其中「土楼」是最为鲜明的代表。福建土楼是一种供聚族而居、且具有防御性能的民居建筑,遍布全省大部分地区,尤以福建西南部的漳州、龙岩地区为众,其中位处西部的永定县和南部的南靖、平和、华安等县最为集中 。
源于古代中原「生土夯筑」建筑工艺技术,宋元时期即已出现,明清时期趋于鼎盛,延续至今,尤以闽派建筑发挥到极致:单体建筑规模宏大、形态各异、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建筑风格独特、工程技术高超、文化内涵丰富。
结构上以厚实的夯土墙承重,内部为木构架,以穿斗式结构为主。常见的类型有圆楼、方楼、五凤楼(府第式)、宫殿式楼等,楼内生产、生活、防卫设施齐全。
03京派建筑
特征:讲究风水 蕴含传统文化 对称分布
代表作:四合院 故宫
(1)四合院
中国北方院落民居以京派建筑最为典型,而京派建筑里以四合院最为典型,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民俗民风。其营建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极讲究风水。风水学说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人居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设计处处表现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 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
四合院的特征:
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称坎宅巽门(八卦方位,寓意吉祥),旁边建有「影壁」(保持私秘性和增加空间的变化)。正房(长辈起居室)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居住长辈和用作书房)及左右厢房(后辈居室)。这种庄重的布局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进入大门西转为外院,安排客房,仆房和厨、厕。从外院向北通过一座华丽的垂花门进入方正而大的内院,北面正房称堂,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举行家庭礼仪,接待尊贵宾客。各房以抄手游廊相连,不必经过露天,在廊内也可坐赏院中花。
(2)、宫殿建筑
故宫是宫殿建筑的问鼎之作。中国宫殿是中国古代帝王所居的大型建筑组群,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得到充分发展,代表了传统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宫殿建筑是普通民居的放大版,在功能区划分上兼顾了办公与居住两项职能,由大量的四合院组成(后宫嫔妃居所),用材高于普通民居。
04苏派建筑
特征:山环水绕园林式 曲径通幽
代表作:苏州园林 拙政园
苏派民居是指江浙一带建筑风格,是南北方建筑风格的集大成者,园林式布局是其显著特征。
苏派民居以南向为主,这样可以冬季背风朝阳,夏季迎风纳凉 ,建筑布局上追求曲折之致的理论:讲究「结构和借景」,布置曲折幽深,直露中要有迂回,舒缓处要有起伏,讲求一个「藏」字 ,以厅、堂、斋、 馆、楼、台、亭、榭、门户、游廊、天井和巷道为主。脊角高翘的屋顶,加上走马楼、砖雕门楼、明瓦窗、过街楼等,粉墙黛瓦,鳞次栉比、轻巧简洁、体现出「清、淡、雅、素」的艺术特色,充满了江南水乡文化「古朴、典雅、沉静」的韵味。
05晋派建筑
特征:窑洞斗拱飞檐 晋商文化
代表作:乔家大院 王家大院
晋派建筑是泛称,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及青海部分地区,以山西的建筑风格最为成熟。
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山西的城市建筑(狭义上的晋派建筑);另一类是陕北及周边地区的窑洞建筑,这也是西北地区分布最广的一种建筑风: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晋派建筑反映了晋商的品格「稳重、大气、严谨、深沉」。
06 川派建筑
特征:民族特色
代表作:傣族竹楼、侗族鼓楼、吊脚楼
川派建筑,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为当地少数民族特有的建筑风格,其中以川西民居里的吊脚楼最为典型。
吊脚楼以木桩或石为支撑,上架以楼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涂灰泥,屋顶铺瓦或茅草。 吊脚楼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楼」,吊脚楼是远古巢居的发展。
(1)傣族竹楼
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有1400多年的历史。竹楼是以竹子和茅草为建筑材料,为干栏式建筑,以粗竹或木头为柱椿,分上下两层:下层四周无遮栏,专用于饲养牲畜家禽,堆放柴禾和杂物;上层由竖柱支撑,与地面距离约5公尺左右,铺设竹板,极富弹性。
(2)侗寨鼓楼
外型象个多面体的宝塔,高20多米、11层至顶,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撑。楼心宽阔平型,约10平方米见方,中间用石头砌有大火埚,四周有木栏杆,设有长条凳,供歇息使用。楼的尖顶处筑有葫芦或千年鹤,象征寨子吉祥平安,楼檐角突出翅起,给人以玲珑雅致,如飞似跃之感。
侗族鼓楼
(3)吊脚楼
吊脚楼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古老建筑,它临水而立、依山而筑,采集青山绿水的灵气,与大自然浑然一体,是建筑群中的小家碧玉,小巧精致,清秀端庄,古朴之中呈现出契合大自然的大美。
川西吊脚楼
以上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以下工作人员删除。
本站帮助设计师寻找和对接各类设计资源, 发表设计产业的各类资讯
联系电话/微信:13692222744 投稿邮箱:92859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