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去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在这里也可以看双年展中国馆,了解中国40年城市化
时间 : 2023年6月25日 11:08浏览 :
来源 :
设计能资讯中心
编辑 : 小能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安装了50个巨大的卷轴,形成了一条信息丰富的参观道路,邀请游客在今年的双年展上参观中国40年的城市化进程。
展览被描述为“这条迷人的走廊唤起了一种徘徊在建筑物上的感觉。
该展览名为“更新:共生叙事”,由阮星策划,探讨了传统与当代元素的关系,即城市如何以新的设计和技术应对中国的复兴进程,同时保持其传统的特征。
该展览聚焦现代中国传统、历史、技术与人际互动的共生关系,探讨当代与传统实践的相互作用。
展览位于军械库,展示了几位中国建筑师的作品,包括Arcplus Group-ECADI(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Arcplus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重庆设计集团重庆建筑设计院。
展览丰富了建筑模型、图纸、海报、VR技术和信息丰富的文字,讲述了中国在高密度环境中塑造宜居性的实验的成功故事。
阮昕告诉记者,“我们想讲述这个有趣的更新概念。一方面,有变化,另一方面,它总是得到连续性文化背景的支持。
据报道,在新闻发布会上,邢先生表示,该节目通过上海的一系列案例研究,深入了解了中国40年的城市化进程。
“在此期间,该市的人口从11万激增到25万,而人均居住空间也从4.5平方米跃升至37.4平方米,这标志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他补充说。
“通过这种独特的中国叙事,我们寻求关于建筑环境最近和新兴变化的自由话语:我们要去哪里,利害攸关?”中国馆在一份新闻声明中说。
“结论是否在于密度的建筑之谜?未来的城市是现代主义塔楼、传统庭院,还是两者的共生关系?
“或者通过VR技术,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会带来其他可能性吗?”
在展览中,“鼓励参观者通过在中国馆的'观看'、'展开'、'思考'和'漫步'来提出自己的答案。
每个模型或图纸都安装在巨型柱子上的洞穴状空间中,其中一些被涂成红色,而另一些则被涂成白色。
阮兴说:“更新,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意味着一种心态。变化成为常态,但伴随着我们文化和传统的坚定。
“对于中国人来说,追求生活环境的永久性不是目标。相反,更新在我们的思维方式中根深蒂固。
另一方面,艺术家庄子瑜说:“更新和共生不仅是当代视角,而且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建筑和规划的概念。
“我们在传统艺术、花园和城市规划中找到了它们。它们也反映在我们先进技术和通信工具的界面上,“Ziyu补充道。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中国建筑师在城乡更新方面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实验,探索了一个共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不同的人可以更好地交流、分享和共存,城市和人是相互依存的,为自然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展览的主题讲述了中国在高密度环境中塑造宜居性的实验。通过这种独特的中国叙事,我们寻求关于建筑环境最近和新兴变化的自由话语:我们要去哪里,利害攸关?结论是否在于密度的建筑之谜?未来的城市是现代主义塔楼、传统庭院,还是两者的共生关系?还是会通过VR技术,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带来其他可能性?鼓励参观者通过在中国馆中“观看”,“展开”,“思考”和“漫步”来提出自己的答案。
